本站网址:www.biquge555.com
为道学人物立传,是《宋史》的首创。道学又称理学,是宋明时期思想界最重要的学术流派。道学之名源于北宋时期;而道学被改称理学,则是在南宋时期。
宋代道学的主要代表为周敦颐﹑张载﹑程颢﹑程颐﹑朱熹、张栻等。他们的学说是孔孟的儒家在宋代的新发展,《宋史》概括为“道学”,实际就是“程朱理学”。因此《宋史》所指的“道学”就是指“程朱理学”,只有秉承“程朱理学”之人,才被列入“道学列传”。
严格意义来讲,陆九渊的“心学”理论,也属于“理学”范畴,但由于陆九渊的“心学”有别于“程朱理学”,因此,陆九渊被归入了“儒林列传”而不是“道学列传”。杨万里虽然也是理学家,但同样不属于纯正的“程朱理学”,这也是杨万里没被列入“道学列传”的原因。
“程朱理学”,是由北宋周敦颐、张载、邵雍、程颐、程颢等人创立,其间经过弟子杨时,再传罗从彦,三传李侗的传承,到南宋时期朱熹集为大成。
朱熹字元晦,又字仲晦,徽州婺源(江西婺源)人,出生于公元1130年,父亲名朱松,也是进士。朱熹从小聪颖,牙牙学语时,朱松指天教他道:“这是‘天’。”
朱熹反问道:“天上面是什么?”朱松难以作答,只能惊奇不已!
朱熹开始读书时,老师传他《孝经》,他能读懂《孝经》后,便在该书扉页上题字自勉:“若不如此,便不成人。”
他曾与群小儿在沙滩上游玩,别的小孩追逐玩乐,他独自一人端坐,用手在沙滩上画画写写,有人走进一看,画的是八卦图。所以,朱熹从小就是神童级人物!
公元1143年,朱熹父亲朱松病逝于建瓯,临终前把朱熹托付给崇安好友刘子羽,又写信给刘子羽弟弟刘子翚及学者刘勉之、胡宪等三位学养深厚的朋友代为教育朱熹。刘子羽视朱熹如己出,在崇安筑室安置朱熹一家,名曰紫阳楼。所以朱熹不仅自身条件好,外部际遇也相当不错,故能茁壮成长。
公元1148年,十九岁的朱熹考中进士,后被授予泉州同安县主簿,期满后,在做官和做学问之间,朱熹选择了做学问。他罢归请祠(自请为闲散官,有俸禄、有品轶,无职掌),决心到延平拜李侗为师,因得以承袭二程“洛学”的正统,为完善“程朱理学”奠定了基础。
赵眘即位,朱熹应召上疏。第二年,朱熹应诏入对垂拱殿,向赵眘面奏,提出“格物致知,抗金反和”等主张,但当时汤思退为相,主张和议。朱熹的抗金主张没有被采纳。十一月,朝廷任朱熹为国子监武学博士,却是“待次”(候补),朱熹因此回居住地崇安。公元1165年,朝廷督促朱熹上任,朱熹到临安后,此时宰相为洪适,又是主和派,朱熹和他不合拍,再次回归崇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