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精彩纷呈宋王朝 第145章 朱夫子(上)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精彩纷呈宋王朝 第145章 朱夫子(上)(第2页 / 共2页)

本站网址:www.biquge555.com

公元1167年,陈俊卿、刘珙(刘子羽儿子)推荐他为枢密院编修官,却依然时“待次”,一待就是两年。到公元1169你,朱熹母亲逝世,朱熹按制度丁母忧,第二年,工部侍郎胡铨推荐他入朝,他以未服完三年丧为由推辞。胡铨是天下闻名的直臣,曾上疏朝廷,提议斩主和派秦桧,朱熹受他赏识,本是荣耀,为什么推辞?除了确实未服满丧外,还有一个很大原因,胡铨推荐朱熹的理由,是朱熹善于作诗,而朱熹却耻于为诗人,曾和张栻用诗唱和,还自省说,我们难道荒芜在诗词之中吗?朱熹自认胸有宇宙,腹有良谋,可你胡大人却只认为我诗词写得好!耻辱啊!不去,不去,朱熹辞了。安心在家做儒家心灵导师。

等到朱熹丧期届满,朝廷又催促他上任,朱熹又不去,理由很现实,这官职的俸禄养不了我全家,还不如我做导师教学生赚的银子多。不去,不去,又辞了。

两年后,风水轮流转,轮到梁克家做宰相,也召朱熹,朱熹又辞,总之,我要在家做老师!梁克家比较宽厚,向赵眘奏报,朱熹有才能,可朝廷屡屡征召他,他一直不肯应召就任,是不是有些想法?陛下是不是该表扬表扬、提拔提拔他,提高一下他的待遇?其他的大臣也都交口称赞朱熹,此时朱熹做心灵导师已经名满天下,赵眘因此道:“朱熹安于贫困而恪守道义,再三谦让实在难能可贵。“

皇帝开了金口,事情就好办多了,朝廷即提高了朱熹的部分待遇,让他主管台州崇道观。朱熹一看,却说这不合道义,我自己本没有做官欲望,只想退,如今无缘无故得以晋升。怎么向天下人解释?于是又辞!

第二年,赵眘为树立典型,倡导风俗,打算嘉奖那些谦让的表率,龚茂良推荐朱熹,朱熹因此升为秘书郎,朱熹极力推辞。朝中有人眼红了,心想你朱熹在家教教书而已,领着朝廷俸禄,啥事不干,官还越做越大,不合常理!于是群起而攻之,加上朱熹自己请求,改为主管武夷山冲佑观。主管道观都是祠禄官。

佐料:“祠禄官”,也称“祠禄”。神宗以前就出现过,但人数极少。神宗改制后开始增加,主要针对官员年老不能胜任,便罢其原职,令其管理道教宫观,无职无事,借名食俸,称为“祠禄官”。

奉朝廷旨意,被迫担任祠禄官称“奉祠”,因故自请充任“祠禄官”,称“请祠”,或称“乞祠”、“丐祠”。

北宋京师有玉清昭应宫、景灵宫、会灵观、祥云观等庙宇,在外也有宫观,如杭州洞霄宫、亳州明道宫、华州云台观、建州武夷观、台州崇道观、成都玉局观、江州太平观、洪州玉隆观、嵩山崇福宫、舒州灵仙观、五岳庙等。

“祠禄官”原来是安置五品以上不能任事、年老退休、及反对当权者的官员,到后来,低级官员也有出任祠禄官的。宰相一级的任“某宫观使”,宰相以下的分别任“某宫观副使”、“判某宫观”、“某宫观都监”、“提举谋宫观”、“提点宫观”、“管勾(主管)某宫观”等。

“祠禄官”可以呆在家里,干领俸禄。“祠禄官”是大宋特有的官职,也是大宋人文关怀文臣武将的显着符号!

本站网址:www.biquge555.com

精彩纷呈宋王朝 第145章 朱夫子(上)(第2页 / 共2页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