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精彩纷呈宋王朝 第144章 两儒林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精彩纷呈宋王朝 第144章 两儒林(第2页 / 共2页)

本站网址:www.biquge555.com

陆九渊立志要做儒家的圣人,而他以为,做圣人的道理不用别寻他索,其实就在自己心中,他说道:“东海有圣人出焉,此心同也,此理同也;西海有圣人出焉,此心同也,此理同也;南海北海有圣人出焉,此心同也,此理同也;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,此心同也,此理同也;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,此心同也,此理同也。”

陆九渊说得既玄妙又繁琐,简言之就是“心同、理同”。什么叫“心同、理同”?即以“仁义”为本心,不管何地(东海、西海、南海、北海)何时(千百世之上、千百世之下)的圣人,都是持“仁义”这个大道理为本心的。从而形成了自己的儒家“心学”理论,这些理论都是陆九渊年轻时得出的结论,可见陆九渊学识确实非比寻常。

公元1172年,陆九渊考中进士,此时陆九渊已三十四岁,已以“心学”理论闻名天下,士大夫争相与他交游。朝廷任命他为靖安主簿,因丁母忧,回到家乡金溪。守丧期间,远近乡里慕名前来求学问道的人越来越多,他便把故居的东偏房槐堂辟为讲堂,正式开始授徒讲学。服丧期满后,该任崇安县主簿,陆九渊并未上任,除了几次短暂的外出讲学访友,一心在家授业解惑。

公元1182年秋,因为赵眘身边官员的再次推荐,陆九渊被授予国子正的实职,他第二次来到临安,仍然在京师设堂讲学。公元1184年,陆九渊迎来了面见孝宗奏对的机会,陆九渊上陈五论,得到赵眘赏识。公元1186年,赵眘拟提拔陆九渊为将作监,但给事中王信因听闻陆九渊将揭发其为宰相爪牙,因此将陆九渊的任职命令封驳回去,十一月,陆九渊奉旨主管台州崇道观,告别了政治舞台。陆九渊又回乡江西象山书院讲学,“学者辐凑”。自号象山翁,学者称其为“象山先生”。

公元1191年,朝廷起用陆九渊为知荆门军,经过一年左右的认真治理,“政行令修,民俗为变”。宰相周必大称赞说,荆门之政是陆九渊事必亲躬的结果。知荆门是陆九渊担任的最高实职了。

公元1192年十二月,陆九渊突然对身边亲近之人到:“先父教育我们兄弟二人要心怀天下,没想到我的抱负得不到施展就要离开人世了。”又对家人道:“我将死矣!”还对下属道:“我将告终。”适逢百姓纷纷祈祷下雪,第二天,大雪翩然而下,陆九渊沐浴更衣端坐,安然去世,享年五十四岁。

佐料:陆九渊知荆门,有几件审案的典故,颇为神奇。

一人到衙门起诉,说有人自己杀了自己的儿子,陆九渊道:“还不至于坏到这个地步!”并不追究该人,而是派人寻找该人的儿子,不久果然找到。

有人到衙门报案,说失盗了,陆九渊既不询问,也不侦查,直接出示两个人的姓名给捕快,让捕快将他们追捕归案,讯问后,两人服罪,所盗赃物全部归还失窃者,陆九渊却赦免两人罪,让其改过自新。

一天陆九渊突然对下属官吏说,某地有某人抢劫。第二天果然有人跑来报案,说遇到抢劫犯,陆九渊命官吏抓捕某人,一经审讯,不差分毫,官吏大惊,荆门人都认为陆九渊神断!

荆门每遇旱情,即请陆九渊祷告求雨,无不灵验!荆门人都很敬服!我们不禁要问,陆九渊何以神异到这个地步呢?

本站网址:www.biquge555.com

精彩纷呈宋王朝 第144章 两儒林(第2页 / 共2页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