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方剂杂论 第105章 血府逐瘀汤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方剂杂论 第105章 血府逐瘀汤(第2页 / 共2页)

本站网址:www.biquge555.com

少腹逐瘀汤众药齐出,在患者关元穴布下回阳阵。然而阵中火焰忽明忽暗,干姜惊觉:\"下焦虚寒原是假象!\"小茴香的八角宫灯照出患者足心潮热,正是血瘀化热之兆。

血府逐瘀汤众人此刻列阵。桔梗引诸药之气上达华盖,牛膝导浊阴下归涌泉,柴胡、枳壳斡旋中焦如推磨转盘。桃仁将十二经络瘀点连成星图,红花以灯笼为引点燃命门之火。当赤芍将铜尺横贯三焦时,患者突然呕出黑血块,胸中顿觉空明。

王清任在《医林改错》上疾书:\"通窍活血汤治头面四肢血瘀,膈下逐瘀汤治腹中积块,少腹逐瘀汤治寒凝血瘀,而血府逐瘀汤独擅胸中血瘀。\"朱笔过处,四张人体经络图凌空显现:

通窍汤证瘀点如露珠凝于巅顶发际;膈下汤证瘀斑似老茧附着期门、章门;少腹汤证瘀纹若寒霜覆盖关元、中极;而血府汤证瘀络恰似蛛网密布膻中、巨阙。

\"此方奥义,首在气血同治。\"甘草将各药精华融于蜜水,\"柴胡疏肝解郁,桔梗载药上行,此乃'血中之气药';桃仁破瘀生新,牛膝引血下行,此为'气中之血药'。\"她将药液倒入特制器皿,上层清液走气分,下层浊汁入血分,中层琥珀色精华直入血府。

患者饮尽汤药后,王清任以三棱针点刺其十宣穴。最初黑血如注,待血色转为鲜红时,十二经络同时泛起金光。此刻案上《金匮要略》自动翻至\"胸痹篇\",原有\"瓜蒌薤白汤\"字样旁,竟浮现出血府逐瘀汤方歌。

三日后复诊,周子安面部的黧色已褪去七分。当归取来铜镜对照,镜中映出《望诊遵经》所载\"瘀血面色\"演变图:初诊时如乌梅,现转为桃花,目眶青黑化作淡淡红晕。

柴胡持脉时,左关弦象已从琴弦转为筝弦。枳壳以\"宽中玉牌\"测其胃气,玉牌上的云雷纹从纠结状舒展为流水形。最妙是患者舌下络脉,原本紫黑怒张的分支,此刻在《舌鉴辨正》图谱上竟与\"气血和畅\"的标准舌象重合。

临别时,王清任赠予《气血形色图》,其中血府逐瘀汤证特绘阴阳鱼图案:黑鱼眼为桃仁所化瘀点,白鱼眼乃柴胡疏泄之气,鱼身交织处正是胸胁要冲。图侧小楷详注:\"此证最易误辨为肝火、痰浊,需紧扣刺痛夜甚、急躁脉涩之要。\"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血府逐瘀汤《医林改错》

【组成】桃仁四钱 红花三钱 当归三钱 生地黄三钱 川芎一钱半 赤芍二钱 牛膝三钱 桔梗一钱半 柴胡一钱 枳壳二钱 甘草二钱

【用法】水煎服。

【功用】活血化瘀,行气止痛。

【主治】胸中血瘀证。胸痛、头痛,痛如针刺而有定处;或呃逆,或饮水即呛,干呕;或内热瞀闷,或心悸怔忡,失眠多梦,急躁易怒,入暮潮热;唇暗或两目黯黑,舌质黯红,或舌有瘀斑、瘀点,脉涩或弦紧。

【证治机理】证为瘀血内阻胸部,气机郁滞所致。即王清任所称“胸中血府血瘀”之证。血瘀胸中,气机阻滞,则胸痛,痛如针刺,且有定处;血瘀上焦,郁过清阳,清空失养,故头痛;胸中血瘀,影响及胃,胃气上逆,故呃逆干呕,甚则水入即呛;瘀久化热,则内热瞀闷、入暮潮热;瘀热扰心,则心悸怔忡、失眠多梦;瘀滞日久,肝失条达之性,故急躁易怒;至于唇、目、舌、脉所见,皆为瘀血征象。治宜活血化瘀,兼以行气止痛。

【方解】本方为桃红四物汤与四逆散之主要配伍,加下行之牛膝和上行之桔梗而成。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,红花活血

祛瘀以止痛,共为君药。赤芍、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;牛膝入血分,性善下行,能祛瘀血,通血脉,并引瘀血下行,共为臣药。生地黄,清热凉血,滋阴养血;合当归养血,使祛瘀不伤正;合赤芍清热凉血,以清瘀热。生地、当归养血益阴,清热活血;桔梗、枳壳,一升一降,宽胸行气,桔梗并能载药上行;柴胡疏肝解郁,升达清阳,与桔梗、枳壳同用,尤善理气行滞,使气行则血行,均为佐药。甘草调和诸药,为使药。本方为治胸中血瘀证之代表方。

【配伍特点】活血与行气相伍,祛瘀与养血同施,升降兼顾,气血并调。

【方歌】血府逐瘀归地桃,红花枳壳膝芎饶,柴胡赤芍甘桔梗,血化下行不作痨。通窍全凭好麝香,桃红大枣老葱姜,川芎黄酒赤芍药,表里通经第一方。膈下逐瘀桃牡丹,赤芍乌药元胡甘,归芎灵脂红花壳,香附开郁血亦安。少腹逐瘀芎炮姜,元胡灵脂芍茴香,蒲黄肉桂当没药,调经止痛是良方。

本站网址:www.biquge555.com

方剂杂论 第105章 血府逐瘀汤(第2页 / 共2页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