返回【红楼梦】逐回深度解读 第20章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首页

关灯 护眼     字体: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

【红楼梦】逐回深度解读 第20章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(第2页 / 共2页)

本站网址:www.biquge555.com

宝钗在本回中表现得端庄稳重、理智冷静。面对李嬷嬷与袭人的冲突,她劝宝玉“你别和你妈妈吵才是,他老糊涂了,倒要让他一步为是”,展现出她的识大体、懂礼数,善于息事宁人。

史湘云虽在本回中出场不多,但她的活泼爽朗却给人留下深刻印象。她的到来为故事增添了一份欢快的氛围,尽管具体言行未详细描述,但从众人的反应中可推测出她的性格特质,为贾府这个复杂的环境带来一股清新之风。这些人物形象相互映衬,共同构建了一个丰富多彩的贾府众生相。

四、艺术手法赏析

1.语言艺术

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在语言艺术上堪称精妙绝伦,人物对话中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,生动展现人物性格,有力推动情节发展。

双关手法的运用,使语言意味深长。王熙凤对李嬷嬷说“大节下老太太才喜欢了一日,你是个老人家,别人高声,你还要管他们呢,难道你反不知道规矩,在这里嚷起来,叫老太太生气不成?”表面上是提醒李嬷嬷别在节日里坏了老太太的兴致,实则双关暗示李嬷嬷此举不合规矩,会引发更大麻烦。既给李嬷嬷敲响警钟,又巧妙维护了贾府秩序,展现出王熙凤说话的艺术,一语双关,绵里藏针。

幽默的语言为紧张情节增添轻松氛围。林黛玉评价李嬷嬷“老背晦”,简洁俏皮又幽默,精准概括李嬷嬷的糊涂行为,使读者在会心一笑中感受到黛玉的聪慧与率真。这种幽默的表达,不仅丰富了人物形象,还巧妙调节了故事节奏,让读者在轻松氛围中更深入地理解人物关系。

讽刺手法的运用,深刻揭示人物本质。晴雯说“谁又不疯了,得罪他作什么。便得罪了他,就有本事承任,不犯带累别人”,看似指责得罪李嬷嬷的人,实则讽刺袭人借枫露茶事件弄走茜雪的行为。晴雯心直口快,言语犀利,这一讽刺之语将她的性格特点展现得淋漓尽致,同时也揭示了贾府内部丫鬟之间复杂的矛盾关系,推动了情节发展。

通过人物对话,鲜明展现出各自性格。李嬷嬷辱骂袭人时的恶语相向,如“忘了本的小娼妇!我抬举起你来……”尽显其倚老卖老、心胸狭隘;袭人面对辱骂时的分辨与隐忍哭泣,体现出她的识大体、顾大局;宝玉维护袭人、劝解黛玉时的真诚言语,凸显他的多情善良。这些对话生动鲜活,让人物形象跃然纸上。

在推动情节方面,人物对话起到关键作用。贾环与莺儿的争执对话,引出贾环因庶出身份而产生的自卑与不满,为后续贾府内部嫡庶矛盾的发展埋下伏笔;宝黛之间因小事产生的争吵与和解对话,丰富了他们的感情线,推动了宝黛爱情的发展。

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的人物对话,凭借双关、幽默、讽刺等修辞手法,生动展现人物性格,巧妙推动情节发展,充分彰显了曹雪芹卓越的语言艺术造诣,使读者沉浸在精彩的故事之中,感受人物的魅力与命运的起伏。

2.对比手法

在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中,对比手法的运用俯拾皆是,极大地丰富了人物形象,深化了小说主题。

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十分鲜明。王熙凤与李纨便是一组典型对比。王熙凤处理李嬷嬷事件时,展现出精明能干、圆滑世故的一面。她迅速洞察局势,凭借巧妙言辞和手段,三言两语便平息风波,将各方利益权衡得恰到好处,维护了贾府表面的和谐。而李纨在书中多是一副端庄守礼、与世无争的形象,较少展现出处理复杂事务的能力。这种对比,突出了王熙凤的强势与干练,也衬托出李纨的温和与内敛,使两人形象更加立体。

宝钗和黛玉的对比也耐人寻味。面对李嬷嬷与袭人的冲突,宝钗劝宝玉“你别和你妈妈吵才是,他老糊涂了,倒要让他一步为是”,尽显端庄稳重、理智冷静,懂得顾全大局。而黛玉则先笑道“这是你妈妈和袭人叫嚷呢。那袭人也罢了,你妈妈再要认真排场他,可见老背晦了”,言语间透着俏皮与率真,毫不掩饰自己的看法。宝钗的理智与黛玉的感性形成强烈反差,突出了宝钗的世故和黛玉的纯真,展现出两人截然不同的性格特点。

人物前后行为的对比也为塑造人物形象增色不少。李嬷嬷作为宝玉的奶妈,曾经照顾宝玉时想必尽心尽力,有着一定的功劳。然而如今,她因宝玉与袭人亲近,便借题发挥,对袭人破口大骂,尽显倚老卖老、心胸狭隘。这种前后行为的变化,深刻地揭示了她内心的嫉妒与不满,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。

这些对比手法对突出主题起到了重要作用。通过不同人物之间的对比,展现了贾府中人物性格的多样性和复杂性,反映出封建贵族家庭中各种人物在礼教束缚下的不同生存状态。人物前后行为的对比,则揭示了人性在环境变化和利益驱使下的转变,进一步深化了小说对人性的思考。同时,这些对比也从侧面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的压抑和扭曲,突出了小说批判封建制度腐朽的主题。总之,对比手法的巧妙运用,使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在人物塑造和主题表达上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。

3.伏笔与照应

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中,伏笔与照应之处巧妙自然,对小说情节连贯性和完整性意义重大。

伏笔方面,贾环与莺儿争执时抱怨自己“不是太太养的”,看似平常的委屈之言,实则为后文贾环在贾府的种种行为和遭遇埋下伏笔。这一情节暗示了贾环因庶出身份而产生的自卑与不满,会在未来不断发酵,影响他的性格发展以及与其他人物的关系,推动贾府内部嫡庶矛盾进一步激化。

照应上,本回李嬷嬷提及当日吃茶、茜雪出去之事,与前文枫露茶事件相呼应。前文宝玉因李嬷嬷喝了他留给袭人的枫露茶而大发雷霆,撵走了茜雪。此处李嬷嬷重提此事,不仅让读者回忆起前文情节,更强化了李嬷嬷与宝玉身边丫鬟之间的矛盾。同时,也让读者看到这些矛盾并未随着时间消逝,而是持续存在,影响着贾府内部人际关系的走向。

这些伏笔与照应,使小说情节环环相扣,浑然一体。伏笔如同暗线,在不经意间为后续情节发展埋下种子,让故事的推进既在意料之外,又在情理之中。照应则像纽带,将前文与后文紧密相连,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感受到情节的连贯性和逻辑性。它们共同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故事架构,让读者在品味细节时,能更深入地理解小说的整体脉络和人物命运的发展轨迹。这种巧妙的安排,不仅展现了曹雪芹高超的写作技巧,更让《红楼梦》成为一部经得起反复品味和推敲的文学经典,每一次阅读都能发现新的线索和深意,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体验。

五、主题深度挖掘

1.嫉妒心理的呈现

在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中,嫉妒心理如同一条隐秘的线索,贯穿于诸多人物的言行举止之中,深刻地影响着人物的命运与故事的走向。

李嬷嬷对袭人的嫉妒,源于身份地位的落差。曾经作为宝玉的奶妈,李嬷嬷在贾府有一定的地位和体面,享受着宝玉的依赖与众人的尊重。然而,随着宝玉的成长,袭人凭借温柔体贴、善解人意,逐渐成为宝玉身边最亲近的人。这种角色的转变,让李嬷嬷深感失落与嫉妒。她看到袭人在宝玉房中的受宠,心中的不平衡被彻底激发,于是借题发挥,对袭人进行辱骂。这种嫉妒心理使李嬷嬷变得狭隘、刻薄,她的行为不仅破坏了宝玉房中的和谐氛围,也让自己在众人面前显得愈发可憎,进一步失去了宝玉的敬重。

赵姨娘对宝玉的嫉妒,则源于嫡庶之分带来的不公。在封建等级森严的贾府,宝玉作为嫡长子,集万千宠爱于一身,无论是贾母的疼爱、王夫人的呵护,还是府中众人的逢迎,都让赵姨娘心生嫉妒。她自己的儿子贾环,因庶出身份,在府中备受冷落。这种巨大的差距,让赵姨娘内心充满了怨恨与嫉妒。她的嫉妒心理驱使她做出一些阴狠的举动,试图伤害宝玉,以发泄心中的不满。这种嫉妒不仅扭曲了她的心灵,也让她陷入了更深的痛苦与挣扎之中,最终导致她在贾府中的处境愈发艰难。

嫉妒心理在《红楼梦》中具有普遍性。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,等级森严、人际关系错综复杂,利益纷争不断,为嫉妒心理的滋生提供了肥沃的土壤。无论是主子还是奴仆,都难以逃脱嫉妒的侵蚀。这种嫉妒心理,让人与人之间充满了猜忌、怨恨和争斗,破坏了原本应有的和谐与温情。

从对人物命运的影响来看,嫉妒心理往往将人物推向悲剧的深渊。李嬷嬷因嫉妒袭人,最终落得个被众人厌烦的下场;赵姨娘因嫉妒宝玉,做出种种恶行,不仅未能改变自己和儿子的命运,反而让自己陷入了万劫不复的境地。在《红楼梦》中,嫉妒如同毒药,侵蚀着人物的心灵,扭曲着他们的行为,让他们在痛苦与挣扎中逐渐迷失自我,最终走向毁灭。它揭示了人性的弱点以及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抑与扭曲,使读者深刻感受到封建社会的黑暗与残酷。

2.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射

封建等级制度在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中,通过李嬷嬷与袭人、贾环与宝玉等人物关系,展现得淋漓尽致,深刻地束缚着人物的行为和命运。

李嬷嬷与袭人之间的冲突,是封建等级制度下主仆关系的典型写照。李嬷嬷身为宝玉的奶妈,虽属奴仆阶层,但凭借养育宝玉的功劳,在贾府拥有一定特殊地位。袭人作为普通丫鬟,即便受宝玉宠爱,在等级上仍低于李嬷嬷。李嬷嬷认为袭人逾越身份,竟敢在自己面前“大模大样”,这严重触犯了她对等级秩序的认知。在封建等级观念里,主仆之分泾渭分明,奴仆必须恪守本分,不得有丝毫僭越。李嬷嬷对袭人的辱骂,正是维护自身等级权威的表现。这种等级制度使得袭人即便委屈,也只能默默忍受,不敢公然反抗,她的行为被严格限制在丫鬟的身份范畴内。这不仅压抑了她的情感,也限制了她在贾府中的生存空间,其命运完全取决于上层主子的态度。

贾环与宝玉的对比,更是凸显了封建嫡庶制度下的巨大差距。宝玉作为嫡长子,是贾府未来的希望与核心,享受着众人的宠爱与关注。他的一举一动都备受重视,拥有诸多特权。而贾环作为庶子,在贾府中地位卑微,时常遭受冷落与歧视。与宝玉相比,贾环在物质待遇、教育机会、社交活动等方面都远远不及。在封建等级制度下,嫡庶之分决定了一个人的命运走向。贾环因庶出身份,内心充满自卑与不满,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他的性格发展,使他变得敏感、狭隘。他在与莺儿争执时的耍赖撒泼,正是长期压抑下的情绪爆发。他深知自己与宝玉的差距难以逾越,却又不甘于现状,这种矛盾心理让他在贾府中挣扎求生,其命运从一开始就被嫡庶制度牢牢束缚。

封建等级制度在贾府中无处不在,它像一张无形的大网,将每个人都笼罩其中。人们的言行举止、思想观念都受到严格规范,无法自由发展。这种制度不仅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,也导致了贾府内部的矛盾与纷争不断。它压抑了人性,扭曲了情感,让许多人物在无奈与痛苦中走向悲剧结局。通过这些人物关系,我们深刻感受到封建等级制度的腐朽与残酷,以及它对人物命运的巨大影响。

3.青春纯真与封建礼教的碰撞

在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中,宝黛钗湘等年轻人物的互动,宛如一幅绚丽多彩的青春画卷,洋溢着纯真与活力,却又处处受到封建礼教的压抑,两者之间的矛盾冲突令人唏嘘。

宝玉、黛玉、宝钗、湘云等人,正值青春年少,他们的身上充满了纯真的气息。宝玉对身边的人都怀着一颗真挚的爱心,无论是对黛玉的深情,还是对袭人等丫鬟的关怀,都出自内心的善良。他与姐妹们相处时,没有丝毫的架子,平等对待每一个人,享受着与他们共度的美好时光。黛玉的纯真体现在她对感情的执着与坦率上,她毫不掩饰自己对宝玉的爱意,喜怒哀乐皆形于色。她与宝玉之间的拌嘴、争吵,看似是小矛盾,实则是青春时期纯真情感的自然流露。宝钗端庄稳重,但在与众人的互动中,也不乏青春的活力。她的学识、见解,为大家的交流增添了丰富的内容。而史湘云的活泼爽朗更是给这个群体带来了无尽的欢乐,她的每一句话、每一个动作都充满了生机。

然而,在那个封建礼教森严的时代,他们的纯真与活力受到了极大的压抑。封建礼教规定了严格的等级制度、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,限制了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自由。在贾府这个封建大家庭中,男女有别、长幼有序的观念深入人心。宝玉虽生性自由,却不得不遵循家族的规矩,学习四书五经,走仕途经济之路,这与他内心对自由和真爱的追求背道而驰。黛玉虽对宝玉一往情深,但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,她不能直白地表达自己的感情,只能通过含蓄的方式,如吃醋、赌气等,来传达自己的心意。宝钗深知封建礼教的要求,她努力克制自己的情感,以端庄稳重的形象示人,压抑着内心的真实想法。

这种青春纯真与封建礼教的碰撞,在他们的日常互动中表现得尤为明显。例如,宝黛之间的爱情,本是纯真美好的,但封建礼教却不允许他们自由恋爱。他们的感情只能在小心翼翼中发展,每一次的相处都充满了无奈和痛苦。又如,在贾府的各种场合中,年轻人们必须遵守严格的礼仪规范,言行举止都受到限制,不能尽情地展现自己的个性。

青春纯真与封建礼教的碰撞,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礼教的腐朽与残酷。它无情地压抑着年轻人的天性,让他们在痛苦与无奈中挣扎。这种矛盾冲突,不仅是个人的悲剧,更是整个时代的悲哀。宝黛钗湘等年轻人物的命运,也因此被深深地打上了封建礼教的烙印,令人感慨万千。

六、与前后回目关联

1.承接前文

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在人物关系和情节发展上与前文紧密相连,犹如一条连贯的丝线,将故事的各个环节巧妙地串联起来。

在人物关系方面,李嬷嬷与袭人、宝玉的关系承接前文。前文多次提及李嬷嬷是宝玉的奶妈,曾在宝玉幼时悉心照料,有着特殊地位。随着宝玉成长,身边围绕着众多年轻丫鬟,李嬷嬷逐渐失宠。第十九回中,李嬷嬷吃了宝玉特意留给袭人的酥酪,引发矛盾,袭人虽未过多计较,但此事在李嬷嬷心中埋下不满的种子。到了第二十回,她看到袭人“大模大样”躺在炕上不理会自己,新仇旧恨涌上心头,便对袭人破口大骂。这一冲突进一步激化了李嬷嬷与袭人之间的矛盾,也体现出宝玉与奶妈关系的疏远以及和袭人关系的亲近,人物关系在原有基础上更加复杂微妙。

宝黛之间的情感关系也承接前文不断发展。此前多回已展现宝黛二人相互倾心,感情逐渐升温。如在一些日常相处中,宝玉对黛玉关怀备至,黛玉对宝玉也极为在意。在第十九回,宝玉在黛玉房中讲“耗子精”的故事,两人相处亲密。第二十回中,黛玉见宝玉和宝钗在一处玩耍,立刻心生醋意赌气回房,这一情节正是基于前文宝黛之间深厚感情以及黛玉敏感的性格特点。她对宝玉与其他女子相处极为在意,这种情感反应是前文宝黛情感发展的自然延续,进一步丰富了他们之间的感情线。

情节发展上,第二十回承接前文诸多情节。前文描写了贾府丰富多彩的日常生活,如各种宴会、聚会等,展现了贾府的繁华与复杂。第二十回中贾环与莺儿赌博耍赖这一情节,便是贾府日常生活场景的延续。在贾府这样的大家庭中,子弟们的日常娱乐活动时有发生,贾环参与赌博符合其人物身份和生活环境。同时,这一情节也与前文所展现的贾府内部嫡庶矛盾相呼应,贾环因庶出身份在府中地位不高,通过与莺儿的争执,进一步凸显了他内心的自卑与不满,推动了嫡庶矛盾这一情节线索的发展。总之,第二十回通过这些具体的关联点,自然而流畅地承接前文,使整个故事的发展更加连贯有序,为后文情节的展开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
2.启下作用

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犹如一座桥梁,在情节的长河中为后文诸多故事的展开埋下了巧妙的伏笔,深刻地影响着人物命运与故事走向。

李嬷嬷与袭人之间的冲突,为后续贾府内部矛盾的激化埋下伏笔。李嬷嬷此次对袭人的辱骂,不仅展现了贾府中主仆之间的矛盾,更暗示了贾府内部人际关系的复杂性。这一矛盾的种子在后续情节中可能会不断生根发芽,引发更多的纷争。例如,李嬷嬷或许会因为心中的不满,在未来的某个关键时刻做出一些不利于袭人的举动,进一步破坏宝玉房中的和谐氛围,甚至可能影响到宝玉与身边人的关系,从而推动贾府内部矛盾的升级。

贾环与莺儿争执这一情节,对后文贾环的人物命运和贾府嫡庶矛盾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。贾环在此次争执中所表现出的敏感、自卑与狭隘,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未来的行为方式。他内心对宝玉的嫉妒以及对自身庶出身份的不满,可能会促使他在后续情节中做出一些偏激的行为,试图引起众人的关注或报复宝玉。这将进一步加剧贾府内部嫡庶之间的矛盾冲突,使贾府的局势更加错综复杂。同时,贾环的这些行为也可能会给他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和挫折,影响他的个人命运走向。

宝黛之间的情感小插曲,为他们爱情的后续发展埋下了重要伏笔。这一回中宝黛之间因小事产生的误会、争吵与和解,展现了他们爱情的独特节奏和复杂性。这种因爱得专一而求全,因求全不得而产生误会的相处模式,将在后续情节中不断重复和深化。随着他们感情的逐渐加深,面临的阻碍也会越来越多,封建礼教、家族利益等因素将不断考验着他们的爱情。而他们在面对这些困难时的种种反应和挣扎,都将基于本回所展现的情感模式,进一步推动宝黛爱情走向悲剧结局。

王熙凤处理李嬷嬷事件,也为后文她在贾府管理中的角色和命运发展埋下伏笔。通过此次事件,王熙凤的精明能干、圆滑世故展现得淋漓尽致,这使她在贾府中的地位更加稳固。然而,她在处理各种事务过程中,虽然暂时平息了矛盾,但也不可避免地得罪了一些人。这些潜在的矛盾可能会在未来的某个时刻爆发,对她的管理权威构成挑战,甚至影响到她的个人命运。她的强势和手段虽然能维持贾府一时的秩序,但也为贾府的衰败埋下了隐患,暗示着她最终难以逃脱命运的捉弄。总之,第二十回的这些伏笔,如同星星之火,为后文情节的燎原之势奠定了基础,使整个故事更加连贯且富有张力。

七、后世影响与文化价值

1.在文学史上的地位

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在文学史上占据着独特且举足轻重的地位,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。

在人物塑造方面,为后世提供了绝佳范例。本回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,将众多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、个性鲜明。王熙凤的精明能干、圆滑世故,林黛玉的敏感细腻、俏皮可爱,贾宝玉的多情善良、无奈挣扎,以及李嬷嬷、贾环等配角的独特性格,都跃然纸上。后世作家借鉴这种多面立体的人物塑造手法,使笔下人物更加丰满真实。比如在现代文学作品中,许多作家通过对人物复杂内心世界和多面性格的展现,让读者能够深入理解人物的行为动机和命运轨迹,使作品更具感染力和思想深度。

情节构思上,第二十回展现了高超的艺术水准。看似琐碎平常的日常生活场景,如李嬷嬷与袭人风波、贾环与莺儿争执、宝黛情感小插曲等,却蕴含着深刻的矛盾冲突和丰富的情节线索。这些情节相互交织、层层递进,推动故事自然发展。后世文学创作从中汲取灵感,注重在平凡生活中挖掘戏剧性元素,以小见大,通过细腻的情节展现时代风貌和人性本质。许多优秀作品不再追求宏大叙事,而是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琐事,通过巧妙的情节编排,引发读者对生活、人性的深刻思考。

语言运用上,本回堪称经典。曹雪芹运用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,生动地描绘出人物的神态、心理和情感。双关、幽默、讽刺等修辞手法的巧妙运用,使语言更加精妙绝伦。王熙凤的委婉劝诫、林黛玉的俏皮评价、晴雯的犀利言辞,都通过语言展现出人物性格。后世文学在语言表达上深受其影响,注重锤炼文字,追求语言的准确性、生动性和艺术性。作家们学习运用修辞手法增强语言的感染力,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塑造鲜明的人物形象,使作品的语言更具魅力和韵味。

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以其卓越的人物塑造、精巧的情节构思和精妙的语言运用,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璀璨明珠,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无尽的灵感源泉和宝贵的借鉴经验,持续影响着文学的发展与创新。

2.文化价值体现

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,犹如一座蕴藏深厚的文化宝库,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多维度的珍贵资料。

传统礼仪在本回中有着生动体现。贾府作为封建贵族家庭,礼仪规范极为严格。从人物的言行举止到日常活动,都遵循着特定的礼仪准则。例如,王熙凤对李嬷嬷劝解时,虽意在平息风波,但言语间仍不失对长辈的敬重,这反映出封建等级制度下晚辈对长辈的礼仪规范。在贾府的各种场合,主仆之间、长幼之间的称呼、站位、座次等都有明确规定,这些细节展现了古代礼仪文化的严谨性和复杂性,让后人能够直观感受到传统礼仪在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实践。

家族文化是本回的又一重要文化价值体现。贾府家族庞大,内部管理有序,有着明确的家族规矩和权力结构。王熙凤在贾府的管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,她处理李嬷嬷事件时,既要维护家族秩序,又要平衡各方利益,这体现了家族管理者的智慧与手段。同时,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,嫡庶之分、亲疏远近都影响着人物的地位和命运。贾环因庶出身份在府中备受冷落,而宝玉作为嫡长子则享受诸多特权,这种嫡庶制度是家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反映了古代家族传承和权力分配的特点。

情感观念在本回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宝黛之间纯真而含蓄的爱情,与封建礼教下的情感表达规范相互交织。黛玉对宝玉的爱意虽真挚热烈,但只能通过吃醋、赌气等委婉方式表达,这体现了古代社会中男女情感受到礼教束缚的无奈。而贾府中主仆之间、亲属之间的情感,既有真挚关怀的一面,也有因利益纷争而产生的复杂情感。这些情感观念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道德观念和价值取向,为研究古代人际关系和情感世界提供了丰富素材。

《红楼梦》第二十回通过对传统礼仪、家族文化、情感观念等多方面的生动描绘,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供了丰富而真实的资料。它让后人能够深入了解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、价值观念和人际关系,感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,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。

本站网址:www.biquge555.com

【红楼梦】逐回深度解读 第20章 王熙凤正言弹妒意 林黛玉俏语谑娇音(第2页 / 共2页)

『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』

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