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网址:www.biquge555.com
赵眘聪明英毅,《宋史》称他可为南宋诸帝之首,评价甚高。但是《宋史》中“佞幸列传”共立传十二人,赵眘一人名下便占了四人。赵眘在位二十八年,宠信佞幸之臣几乎贯彻始终,让人如鲠在喉!
所谓佞幸,在中国古代有两层意思意思,一是以谄媚而获得君王宠幸,二是以男色得到君王宠幸。《宋史》所列十二位佞幸,都是第一层意思。
赵眘一朝的四位佞幸,分别是曾觌、龙大渊、张说、王拚。我们介绍一下曾觌,龙大渊。
曾觌和龙大渊是赵眘的哼哈二将,赵眘为建王时,两人同是建王府的内知客,这个内知客,大概相当于管家的性质。
赵眘即位第二年三月,任命龙大渊为枢密副都承旨,曾觌为带御器械,主管皇城司。谏议大夫刘度首先提出反对意见,说两人是陛下建王府旧人,陛下欲对他们好,不能过了头!并讲了西汉京房和石显的典故,以示警戒。我们一般认为,皇帝要任命自己人官职,岂不轻而易举?但宋朝没这么简单,一般提拔人,建议权在宰相,并且要经过法定程序。皇帝内定某人某官,御史、谏议官不提反对意见的话,也得经过中书舍人或给事中起草诏书、宰相盖章认可才行。他们不同意,做皇帝的要么妥协,要么先将反对者给换了!
刘度一反对,赵眘内心犯嘀咕,我刚做皇帝,任命一两位自己人,你就唱反调,我这皇帝还要不要做?赵眘心里一不痛快,反而将龙大渊任命为知阁门事、曾觌为权知阁门事。
刘度一看,皇帝有情绪啊,又对赵眘说,臣的意思是想让他们官职小一点,陛下倒好,不但不退,反而进了,我还有什么脸面做谏议官,我不干了!赵眘说,你不干拉倒,到地方去干吧,刘度被赶到建宁任知府。
赵眘让中书舍人张震为龙大渊、曾觌写任命诏书,张震将赵眘的御笔退回,赵眘再派人送张震,张震直接说,这诏书我写不了!赵眘发怒,你不写,我让别人写!没你张屠夫,我赵眘吃带毛猪?让别人写之前,你先让出位子来,张震也被赶出,知绍兴府。
既而,御史胡沂上疏说,龙大渊、曾觌两人揽权,不能授他们上述官职。前文讲过,参知政事张焘因杨万里的转告,也劝赵眘远离龙大渊、曾觌,赵眘一概听不进。张焘因此乞祠。
赵眘又命给事中周必大写诏书,周必大同样不写,本着不换思想就换人的宗旨,周必大也被罢免,再命中书舍人金安节起草,金安节依然不写。赵眘没辙了,只得暂时放下,回头安慰曾觌、龙大渊说,你们先委屈委屈。
过了半年,赵眘可能做通了大臣的思想工作,八月,朝廷正式下诏,龙大渊为宜州观察使,知阁门事;曾觌为文州刺史,权知阁门事,两人同时兼管皇城司。任命诏书下达后,侍御史周操连上十五章反对,没有结果。
从此,龙大渊、曾觌趾高气扬,不可一世,朝中鲜廉寡耻的士大夫争相依附两人。御史王十朋、谏议官龚茂良、着作郎刘夙相继上疏,指责龙、曾两人妨碍政事,皇帝亲近佞幸!赵眘却对龚茂良称赞两人说,龙、曾两人是朕的老心腹,并非寻常亲近之人,况且两人都有文学才能,敢于进谏,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,不干预外事,不信,你可以四处打听打听。
然而,赵眘刚说完,龙、曾两人便以实际行动打了赵眘脸面。一天,起居舍人洪迈对参知政事陈俊卿道:“听说郑闻将做起居舍人,我要到中书省去了,有这事吗?”
陈俊卿问道:“你从何得知此事?”洪迈说是龙、曾两人告诉他的。陈俊卿即以洪迈的话到赵眘面前对质。赵眘很尴尬啊!这才说了多久啊?只好敷衍道:“朕怎会和他们说这些机密事,一定是他们偷听到的!”
赵眘怒气未歇,当即下诏,赶两人出京,龙大渊为江东总管,曾觌为淮西副总管。不久又改龙大渊为浙东总管,曾觌为福建副总管。公元1168年,龙大渊死于浙东总管任上。曾觌尚在福建。赵眘闻讯,又念及曾觌的好处来,想召他回来。枢密使刘珙说,这类人不过奴隶之辈,厚赏一点便可,不能让他干预政事。赵眘觉得刘珙说得在理,没有付诸行动。
曾觌职满,进京述职,陈俊卿、虞允文奏赵眘说曾觌不能留京,曾觌转为浙东副总管。没几天,赵眘御笔晋升曾觌观察使。陈俊卿说,升官总得有个说法吧。曾觌便以副使身份和汪大猷出使金国贺正旦,回来升观察使,仍然被督促回浙东,曾觌怏怏而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