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站网址:www.biquge555.com
公元999年正月开始,在西蜀动乱之前,辽军开始零零碎碎派军骚扰大宋边境,为了抵御辽军入侵,赵恒采取了两项大措施:
赵恒的第一个大举措,是任命傅潜为“镇州、定州、高阳关都部署”,“镇、定、高阳关都部署”是大宋北边疆界总帅。
傅潜是赵光义做晋王时的亲信,赵光义统治后期担任军中要职,赵恒接着重用他,实在是对他寄予厚望。
同时,赵恒任命张昭允为“镇、定、高阳关都钤辖”,这是副帅的位置。张昭允是潘美的女婿,和赵恒是连襟,赵恒信任他理所当然。
但后来事实证明,赵恒的这两个关键的人事任命,都是败笔。
赵恒的第二个大举措,是决定在八月份,对屯驻京都的禁军进行一次大阅兵,从而激励士气,鼓舞军心。
赵恒之前,赵匡胤、赵光义都曾举行过阅兵,可赵恒的阅兵,和赵匡胤、赵光义往年阅兵不同,太祖、太宗阅兵,都是每年九月进行,且在城西杨村修筑讲武台,太祖、太宗带大臣登讲武台观看,参阅禁军人数也不是很多。
而此次阅兵,赵恒决定搞得“高、端、上”。
首先,赵恒将阅兵的地点选在了开封东北郊,命人在含辉门(即开封外城新曹门)外的东武村开辟了一个大广场,广场前修筑了高大的检阅台,台上建房屋,设为行宫,作为阅兵场所。
其次,赵恒将阅兵人数提高到二十万人,这是前所未有的壮举,这也是大宋禁军在世人面前第一次大规模亮相。
赵恒的意图很明显,这次阅兵,不但要亮给赵恒自己看,也要亮给各级文武百官看,同时还要亮给开封老百姓看,更想亮给千里之外的契丹辽国看。
最后,赵恒在安排阅兵总指挥和副总指挥这两个重要人选时候,做了精心的挑选。
阅兵总指挥是“殿前都指挥使”王超,王超能够担任总指挥,主要是因为他的职务为禁军最高领导,另外,他还有一个别人无法比拟的大优势,即身材高大威猛。
让他来当总指挥,第一合体,第二醒目,第三威武,可以说再合适不过。
副总指挥和金鼓指挥是“捧日、天武四厢都指挥使”(这也是禁军高层将领)张进。张进是一员猛将,他除了打仗厉害之外,也是身材高大、鹤立鸡群。
有次赵光义视察宫中马厩时,他扛着斧钺在前面引导,史书说他“体质瑰岸”,超出同行很多,赵光义奇异地看了他一阵,立即提升了他的官职,我们是否应该感叹一下,不管古代还是现代,身材好就是有优势啊!
阅兵仪式的头一天,即八月十六日晚三更,正是一年月亮最圆最亮之时,受阅部队二十万人冒着银白的月色,分“殿前”、“侍卫马军”、“侍卫步军”,从开封城各大门出来,到广场阅兵台前集结,左右相对并列,步兵骑兵连绵不断地排出二十里地,诸班卫士辅翼随从在后面,都静静等待黎明的到来。
天亮之后,赵恒戎装骑马,在“随驾部署”周莹的护卫下,带着文武百官出城,来到检阅台的行宫里。
礼仪官启奏赵恒,部队集结完毕,已经成列,赵恒从行宫出来,走到高台搭好的军帐里,面向东方坐好,并召群臣坐两旁一起观看。
之后,赵恒示意阅兵仪式开始。